2020年对于旅游产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旅游产业造成了空前的打击,目前国内旅游处于复苏期,出境游还是完全停滞状态。与此同时,危机之下旅游企业的转型和创新也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年末岁尾,文旅中国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今年旅游那些事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NO.1
疫情突至
跨省、出境旅游按下暂停键
2020年1月25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已出行的旅游团队,可按合同约定继续完成行程。1月27日之后包括出境团队在内的所有团队游业务和机加酒服务全部暂停。由此,国内跨省游和出境游业务均按下了“暂停键”。
NO.2
“云旅游”赋能旅游业创新发展
在疫情期间,“云旅游”作为国家和政府支持鼓励的旅游分享形式,得到大力推广并受到广泛欢迎。文化和旅游部在2月2日发布公告,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推出在线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
该项举措能够让因疫情而待在家的人们在线观看全国博物馆线上展览,参观国家博物馆众多虚拟展厅,还可以查询故宫博物院文物信息等。由此,“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被各大博物馆推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成为旅游分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形式。
NO.3
消费券拉动线下消费
促进旅游市场回暖
当世界各国都在“撒钱”的时候,我国更有针对性的“消费券”也迅速占领多个省市。
事实上,从3月2日,济南打响发放消费券第一枪之后,各地纷纷跟上。3月5日,浙江建德向外地旅客发放1000万旅游消费券;3月6日,辽宁向大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3月8日,浙江文旅厅发放1000万旅游消费抵用券、1亿元“百县千碗”消费券。随后,珠海、宁波、南京……3月26日,广西发放的“螺蛳粉”消费券迅速登上热搜,成为热点;27日,杭州的16.8亿消费券又成为瞩目焦点。
NO.4
周边游、自驾游大爆发
备受期待的“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各地旅游业复苏能力远远超过预期。
此外,在五一出行的热潮中,周边游、自驾游热度攀升,省内周边游成为出行的首选。
NO.5
文旅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
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
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明确指出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最大承载量调至50%。这一重磅利好消息传来,从旅行社到景区,从OTA到民宿从业者,从业内专家到广大游客,线上线下沸腾了。
NO.6
澳门旅游开闸,首个出境游开启
经过五一黄金周周边游的尝试,大家对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有了更高的期待。7月15日,澳门旅游开闸,成为首个开放的出境目的地,内地的游客可以走的更远。虽然如此,鉴于疫情防控形势,多数人对此还是持观望态度。
NO.7
全国多地景区门票降价
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景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门票免减等惠民措施,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7月24日,山东省发改委宣布自8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81个国有景区降价。8月7日,湖北省宣布,从8月8日持续到12月31日,全省所有A级景区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冬游广西推出一系列优惠和奖补措施...
NO.8
无预约,不旅游
2020年,旅游行业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预约旅游的普及。“无预约,不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景区经营的基本要求,也让游客养成了出行的新习惯。
对游客来说,预约旅游可以避开排队购票,减少等候时间,同时避免“扎堆”出行,提升旅行体验;对景区来说,预约旅游有利于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人文景区而言,预约旅游可以有效控制人流,减少人数过多对景区带来的过度损耗,可谓一举多得。
NO.9
“心灵四季·美丽中国”
线上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正式发布
以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为方向,以“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家级旅游品牌活动为中心,通过开通专题频道、整合全媒体资源、推动热点传播、实现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推动旅游业传播方式、表现手段等创新,创新开展线上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引领和壮大国内文化和旅游消费,全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振兴发展。
NO.10
丁真引爆全国旅游营销
四川甘孜理塘县一牧民小伙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
从最开始凭借一个短视频爆红抖音,到网友担心丁真是否会重蹈网红“昙花一现”的覆辙,再到当地国企闪电出手将其签为家乡甘孜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并引发各省文旅部门的“抢人”大战,甚至引起央媒、外交部等的注意。这个在网友眼中的“甜野男孩”引发了一场传播量超50亿次、10余个省区市的媒体、文旅官博参与互动的网络传播事件。也真正带火了当地旅游!










